生態循環農業不僅提高資源利用率,也能增加畝產效益。在常州廣大農村,循環農業正從區域試點到全面推廣,生產出更多優質農產品,不僅讓常州市民吃上常州好菜,也讓常州好菜富裕常州農民。
在天寧區鄭陸鎮查家灣村的這家梨園,村民曹岳忠正在查看梨子的長勢,再過幾天,他將迎來梨子的大豐收。原先,修剪梨樹,怎么處理枝條是個難題,現在,循環農業解決了他的煩惱。
天寧區鄭陸鎮查家灣村村民曹岳忠告訴記者:“我搞了一個枝條粉碎機,粉碎以后,枝條變成跟瓜子一樣的片狀,直接還田了。這個還田也是有機肥,一畝地施用兩噸左右有機肥。”
今年,查家灣在梨樹種植上,采用綠色清潔生產的方式,通過減藥節肥和農田廢棄物循環利用,生產出的翠冠梨也更加優質安全,每畝產值要比往年多出近千元。
查家灣生態林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桂英說:“以前的畝產量是一畝地3000斤不到,通過這些方式,畝產量可以達到4000到5000斤。”
同樣,溧陽市昆侖街道新昌村村民王一青,也引入生態循環理念,解決了廢棄的蔬菜和秸稈無處安放的問題。
爛菜葉、家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,通過發酵,成為養殖蚯蚓的飼料,蚯蚓的糞便繼續作為有機肥料還田,蚯蚓還可以作為家禽的飼料。這種全鏈條閉合循環的“種養結合”模式,既能夠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,又能夠凈化環境。
去年,常州率先在全省發布《常州市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》,圍繞生產過程清潔化、廢棄物利用資源化、產業鏈條生態化等重點環節,開展主體小循環、片區中循環、區域大循環和循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。
常州市農業委員會環能處副主任科員錢張明對記者說:“一塊是種植業上的清潔化生產,另外一塊是畜牧業種養結合,還有漁業上通過循環水的養殖來推廣。通過兩年來的建設,全市一共創建了64個示范點。”
目前,常州農作物秸稈、規;、規;笄蒺B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95%以上,計劃到2020年,建成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100個。 |